资产表现
过去一个月,各大类资产表现如下:
-股市:8月全球股市持续上涨,A股涨幅最大。A股沪深300指数上涨10.3%,上证指数上涨7.2%;港股恒指上涨1.2%,恒生科技上涨4.1%,恒生国企上涨0.9%;美股标普500上涨1.9%,道指上涨3.2%,纳指上涨1.6%;欧股小幅上涨,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上涨0.6%,日股日经225指数上涨4.0%;新兴市场指数上涨1.2%。
-债市:降息预期抬升,美债收益率下行。10Y美债利率上涨15BP至4.20%,5Y美债上行28BP至3.96%,2Y美债上涨24BP至3.68%。中国十债收益率上行8BP至1.79%,
-汇率:美元持续走弱。美元指数跌2.2%到100.0,美元兑在岸人民币下跌1.2%到7.23;欧元兑美元三号盖章2.4%到1.21;美元兑日元下跌3.7%至147.1。
-大宗:COMEX黄金下跌0.4%到3348美元/盎司创新高,NYMEX油价涨5.04%。
表:全球资产表现(20240731-20250831)

数据来源:BLOOMBERG,大成基金 截至2025/8/31
分行业看,全球股市除医疗保健指数有下跌之外,其余各行业指数均有上涨。
发达国家行业指数中医疗和必须消费分别下跌2.4%,2.5%,信息技术,能源,公用事业指数涨幅较大,涨幅在2%以上。
新兴市场国家中,公用事业,必须消费,能源,金融有下跌,跌幅分别为2.9%,1.2%,0.7%,0.6%。
MSCI中国指数除了金融指数下得0.6%,其余各行业有上涨,整体来看,在关税战阶段性缓和后,全球股市均有上涨。
表:行业指数表现(20240731-20250831)

数据来源:BLOOMBERG,大成基金 截至2025/8/31
资金监测
外资方面,EPFR口径下(截至8月27日):主动外资继续流入A股,规模增至9145万美元,上周流入1985万美元。港股与ADR流出放缓至344万美元(vs.上周流出8175万美元)。被动外资流入放缓,流入港股和ADR 5.8亿美元(vs.上周流入13.2亿美元),流入A股1.4亿美元(vs.上周流入9.6亿美元)。
南向单日流出创纪录,周四流出204.4亿港元,创开通以来最大。全周依然流入221.7亿港元(vs. 上周流入179.0亿港元),日均流入44.3亿港元(vs. 上周日均流入35.8亿港元)。






中国
数据跟踪
中国经济稳中向好,海内外投资机构均上调中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期。
物价方面,7月CPI同比0.0%,PPI同比-3.6%,同比跌幅收窄。生产端7月份制造业PMI达到49.4,仍在荣枯线之下,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.7%,水泥电力分别同比-5.6%,3.1%,工业生产持续恢复。
投资端,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.6%,基建投资同比增长3.2%,房地产投资同比-12.4%,投资端增速有所放缓。房地产量价仍疲软,70城住宅均价同比下降3.37%,同比跌幅有小幅收窄,新房销售金额累计同比下降6.5%,跌幅进一步走扩,稳地产或仍需政策发力。
十债收益率开始回升8月底收益率达到1.86%,美元兑人民币汇率7.10,人民币小幅上涨。
表: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跟踪

数据来源:BLOOMBERG,大成基金 截至2025/8/31
美国
数据跟踪
美国经济。通胀方面,美国6月CPI为2.67%,PCE2.6%,均符合市场预期。美国就业市场表现仍强,7月非农就业人数7.3万人,相较年初有大幅下修,失业率保持在4.2%相对低位。
工业生产方面,美国工业产值月同比-0.12%,ISM制造业PMI为48.0,仍在荣枯线以下。
消费方面,社零同比上升3.9%,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到61.7,居民消费意愿在关税后持续上升。
表:美国宏观经济数据跟踪
数据来源:BLOOMBERG,大成基金 截至2025/8/31
欧元区
数据跟踪
欧元区经济仍然维持恢复较慢,俄乌局势和对美关系仍是核心关注点。Q2欧盟GDP增长0.1%,增速较上个季度放缓0.4%。
物价方面7月欧元区CPI同比2.0%,维持稳定。就业方面欧元区失业率6.2%,维持稳定。
工业生产方面,工业产值同比增长0.2%, Markit欧元区制造业PMI回升到50.7,均有所回升。6月份欧元区零售销售同比3.1%,小幅回落。
货币政策方面,欧元区央行主要在融资利率达到2.06%,三个月Euribor利率上升27bp到1.17%。
表:欧元区宏观经济数据跟踪
数据来源:BLOOMBERG,大成基金 截至2025/8/31
日本
数据跟踪
日本经济持续弱复苏。工业生产方面,日本工业产值同比4%,稍高于市场预期。Markit制造业PMI降至48.9,仍在荣枯线以下。
消费方面,社零数据同比增长2.0%,符合市场预期。外贸方面出口同比增速-0.5%,同比增速回落,进口同比-3.9%,也有所回落。
物价方面,5月份东京CPI为1.7%,进一步抬升,日本再通胀初见端倪。日本央行1月无担保隔夜拆解利率维持稳定0.48%,美元兑日元汇率进一步小幅上升到150。
表:日本宏观经济数据跟踪
数据来源:BLOOMBERG,大成基金 截至2025/8/31
未来一个月重点关注
数据来源:WIND,大成基金 截至2025/8/31
宏观
我们最近主要的精力是微观和中观层面,但宏观角度,本次牛市有一点特征:合力。今年Deepseek到关税战之前,反映的是“东升西降”。但大家有意无意忽视的点是,关税战时点到当前,港股的涨幅相对全球市场来说并不领先。有多种原因,包括地缘缓和、联储降息预期、盈利层面改善等。
因此,如果需要理解市场从中观、宏观怎么走,需要理解合力。这个时候,市场有可能有单个主线,也有可能有多个主线。但需要找逻辑自洽以及资金流向兼容的板块。
债市方面,目前大家对10年国债的分歧很大,研究清楚这个问题很有价值。
因此,当前市场的情形是more exciting but more complicated。我们从宏观上理出一些思路,是会对投资有帮助的。
总结一个点,市场当前是合力的反应,需要多多思索某一阶段的单个或若干主线。
美债
美国角度,美联储鲍威尔已经不再把政策中心放在通胀,但不应该不关注通胀数据。目前9月降息预期已经较大,有机构担心会重回1970s的通胀悲剧,当时联储过早放松,最后引发了二次和三次通胀。
我国角度,最新货币执行报告中,一直提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考量,但今年食品价格一直偏弱,而且去年H2基数高,市场预期下半年CPI压力变大。这一期货币执行报告新增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、稳定性,以及灵活性。市场预测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,同时视海内外情况随时调整,意味着联储降息后,国内降息概率增加。
消费数据来看,7月美国零售消费总额同比增长4.3%,而我国同比增长3.4%。总额绝对数来看,以美元计价,中国只相当于美国的70-80%,人口数倍于美国的情况下,我们的零售总额低于美国,和去年同期还降低了0.6个pct。我国消费疲弱大家深有体感。最新数据显示,暑假尾声后,服务性消费有回落迹象。商品消费中,汽车消费也小幅回落。上半年国补政策带动消费,下半年有消费贷贴息的政策,这一政策金融机构认为其执行难度不大,但问题在于消费贷资金流向监测较难。
投资和地产来说,美国七月新开工上升9.2%,但我国地产仍然低迷,不管是拿地还是新开工,地产数据都重回较低的状态。政策来说,Q2货币政策报告重提防范资金空转,使债市收益率有所上行。美国正好相反,鲍威尔强鸽派信号使降息预期重回90%以上。
我们可以看到,中美都处于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分裂中,我国基本面需要降息,但是政策面保持定力。美国基本面保持韧性,但是政策面推动降息,忽视二次通胀的风险。
股债来讲,美国是股债双牛,而国内是股涨债跌。需要注意几点:1)债基赎回。本轮卖债基的持续性和强度都不是历史峰值。这一轮债市回撤并没有导致份额的流失,甚至部分产品份额有所上涨;
2)过去三年居民部门超额储蓄非常明显,短期数据无法确认居民存款迁移至股市还没有发生。长期来看,居民配置切换是比较缓慢的过程,尤其是银行理财客群大多是风险偏好较低的客群,这部分资金流动性在两个市场中间并非自由流通,如果股市延续当时稳定上涨的慢牛,但居民财富才有可能持续性地流入股市;
3)保险资金大幅增加了权益投资占比,但这并不意味着保险投资端形成跷跷板,保险对债券的偏好并没有下滑,受益于新一轮行业利率的降低,保费收入再次上行,险资入市金额会再次增加。
政策面对债市的影响更具有短期性,回归基本面是债市的基本规律。境内债市来看,境内债市目前的调整如果要延续,政策面需要一直保持克制,但由于国内基本面对于降息有迫切渴求,因此继续调整难度较大。美债的基本面决定了即使降息,节奏和空间也会相对有限。